展商动态 » 贵阳市打造“平安水利”和“生态水利”综述

兴水利除水害 护水源保生态

贵阳市打造“平安水利”和“生态水利”综述

一架虹桥,横跨两岸,犹如蛟龙镇锁……前段时间的强降雨中,乌当区鱼洞峡水库及时发挥调洪功能,减小了洪水对下游造成的灾害,保护了下游生态环境不被严重破坏。

兴水利、除水害,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贵阳历来十分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搞好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全市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利部门围绕防灾减灾打造“平安水利”,围绕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生态水利”,全力推进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为贵阳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

“平安水利”增强防洪保安能力

作为“十二五”期间贵阳市中型骨干水源工程之一,鱼洞峡水库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水源水库工程、引水工程、净水厂工程、配水工程四个部分。其中,水库总库容186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3000万立方米。水库以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为主,兼顾保留原有小水库的灌溉、人饮及水产养殖功能,为乌当区新添寨、东风镇和洛湾工业园三个片区进行供水。



“十二五”以来,全市围绕“平安水利”建设,积极开展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治理、骨干水源工程等防洪保安水利项目建设。贵阳市投资7164万元,完成10个区(县、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投资4928万元,完成开阳云盘山水库、花溪关山水库等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全省率先阶段性消除病险水库;投资51.5亿元,开工建设花溪区红岩水库等21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29亿元,完成开阳县那卡河水库等7座主体工程建设。

一个个防洪保安水利项目投用后,不仅为贵阳构筑起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还通过科学调洪,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生态水利”涵养水源修复生态

近年来,贵阳市生态水系建设也成效显著,呈现出“多点开花”之势。建立南明河河岸带生态系统,就是其中一项成果。

城市发展中,河岸带是最容易遭受破坏的部分。为了开展好南明河生态治理,贵阳市对河道进行整治,在河岸种植草皮、树木,使河岸两侧景观绿化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细化南明河城区段不同河段保护方案,如上游建立湿地公园以及保护区,进行源头保护;中下游控制垃圾、污水输入,丰富河岸带生态景观,将生物种群结构优化配置与河岸湿地公园建设相结合,在实现防止雨水等冲刷造成河岸水土流失的同时,营造具有自然之美的城市休闲河岸生态走廊。




“十二五”期间,贵阳围绕“生态水利”建设,还积极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水利项目建设;投资2.08亿元,综合治理河道50多公里,完成南明河花溪河段、清镇市长冲河等20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在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治理面积500平方公里。

水利建设“十三五”期间再发力

“十三五”期间,贵阳市将继续以中小型水库为重点,突出抓好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

规划建设一批供水工程,其中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33座,调水工程2处,引水工程143处,提水工程139处,确保每个区(市、县)有一到两座中型水源工程,每个乡(镇)有一处稳定水源,新增年供水能力4.88亿立方米,基本解决贵阳市工程性缺水问题,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贵阳市还将着力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十三五”期间,贵阳市防洪减灾工作主要以河湖治理为核心,以海绵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强化洪水风险管理,构筑较高标准的贵阳市防洪保护圈,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对黔灵湖、下红马等16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以满足各水库的防洪标准和灌溉供水要求。

针对百花湖、白安河、翁井、枧槽沟、迎燕、千坎箐、岩鹰山等近30处饮用水源地,贵阳市将根据其所处环境状况及水质条件,通过污染源整治和生态修复等保护措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进行水源地保护。


返回顶部